旅遊日期:2005.07.24
從中永和騎車到大溪,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了,去石門水庫、慈湖都會經過,再跑遠一點到新竹,大溪也是我們中途的休憩站。常常一到大溪,就去吃一碗里長嬤碗粿,然後在老街後面的中正公園裡睡午覺、對著大漢溪發呆,弄得自己好像"在地人"一樣。
不過老是這樣多無聊啊~自從迷上登山、健行後,遊憩的範圍就漸漸的擴大,當然要走些沒走過的路。閱讀了劉克襄的『北台灣漫遊2』一書後,才知道大溪有非常多的古道等著我們去造訪。
先從打鐵寮古道開始吧!這個饒富古意的名稱,引起我極大的興趣。可是這條古道原來是叫做「更興古道」的,後來大溪鎮長重新命名為「打鐵寮古道」。這是取自早期古道入口附近,曾有一打鐵舖,提供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及農耕所用的鐵器。
從台七線往慈湖方向過三公里後就要注意旁邊往古道入口的小路,路口有咖啡色的「打鐵寮古道」指標,指標旁邊就是"三層派出所"。沿著小路一直走到底,會看到收費停車場,開車的人請把車停這吧!古道入口附近沒有停車的空間,我們因為騎機車,所以就直接停到入口處了:p
依『北台灣漫遊2』書中所繪地圖所示,此古道一路下去會有幾條叉路,一是到慈湖、另一條是到白石湖出去接到復興鄉三民村,也可登上白石山、石厝坑山,走一個大O字型回來,不過今天時間有限,我們是預定走到東興橋就折返,大概來回三個小時吧!
|
古道一開始為鋪設工整的岩石路,順著斜坡下來,左方有一個太平橋、濟安橋的建橋紀念碑(上圖2),碑上所刻的字跡已經模糊了,依稀辨認出是大正年間所建造的。繼續往前就可以看到筆直的太平橋(上圖5)了,太平橋旁的文字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是大正15年所建,而橋下的溪水旁,有不少人在釣魚、烤肉。過了太平橋,繼續走著岩石路,就看到一座可愛的小拱橋,那就是濟安橋(上圖6)了,因為橫跨著小小的溪流,所以橋也跟著迷你起來。
|
|
過了濟安橋,鵝卵石路就出現,這才比較像古道的樣子嘛!鵝卵石路只有一小段而已,不一會兒就出現泥土路(上圖1)了,走起來真是非常輕鬆,不過因為聽說這條路上會有螞蝗出現,我還十分擔心的一直檢查鞋子:p |
走了20幾分鐘,就到了阿母伯柑仔店,這是早期旅人的補給站,不過現在只剩下幾根樑柱,被淹沒在叢林中。剛好肚子也餓了,順便在此休息一下,並拿出先前買的
振馨軒餅舖的餅來解飢囉~然後我又不時的低頭在找螞蝗:D
過了阿母伯柑仔店,又是鵝卵石路,只是這裡的坡度蠻陡的,用登山杖會比較好走,約五分鐘後,廢棄的崗哨出現了。這裡的腹地比較大,也設有座椅可供休息,看到有不少遊客在這裡煮東西吃。同時這裡也是往慈湖停車場(約40分鐘)及白石山(白石湖)的叉路口,我們順著崗哨旁的路徑(往白石山的方向)前進。
此時的路,依然很陡,旁邊也架著繩索供人攙扶,不過這裡都還OK,用到繩索的機會還不大,走了約十分鐘,到達360M,接下來為一長串陡下的路程。一路皆架有繩索,路徑為泥土路,偶爾夾雜大石頭,並且路中都插有鐵條(擋土用的嗎?),所以要注意不要去踩到了,泥土有點濕滑,所以繩索及登山仗並用比較好喔~
一路陡下來到溪水旁邊,此時的路有點亂,有時要爬上河床旁的大石頭,才能繼續前進。走了一小段路,可以看到右邊有一東興橋紀念碑(不過我是在回來的方向才看到的),續行就看到往東興橋的指示牌。看著指示牌還一時不知道路在哪裡,原來要過溪才能接得到。
過溪後走上有點坡度的亂石路,結果忽然一拐彎,東興橋就出現在眼前,心中真是有點小震憾。從來沒看過這麼古樸、這麼典雅的糯米橋,上面佈滿了綠綠的青苔,隱藏在這深山中(其實一點也不深啦^^:),好像被世人所遺忘一般。我們忍不住在這裡逗留了半個小時,而且不見有其它遊客前來,整座橋都是我們的呢!
多走一點路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美景,它就藏在熙攘的慈湖後面,等著有緣人去造訪。我們一路都在感嘆,這麼涼爽、好走的古道,怎麼現在才來呢?看著書上介紹這麼多,還不如親身體會它的美好。下次一定來走完全程^__^
參考資料:
1.
劉克襄所著『北台灣漫遊——不知名山徑指南2』
2.
大溪地圖PR